⒈ 猶一致。
⒉ 專一。
⒈ 猶一致。
引《易·繫辭下》:“三人行,則損一人;一人行,則得其友:言致一也。”
清 譚嗣同 《仁學(xué)·界說(shuō)》:“平等者,致一之謂也。一則通無(wú),通則仁矣。”
⒉ 專一。
引宋 戴埴 《鼠璞·程蘇爭(zhēng)致齋》:“齋之禁葷,見(jiàn)於法令,乃禁五辛,慮耗散人之氣,間其精誠(chéng),與禁飲酒、聽(tīng)樂(lè)、嗜慾,悲哀一同,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。”
明 唐順之 《贈(zèng)宜興令馮少虛序》:“靜則可以致一而極其精爽之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