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主要的部分;重要的端緒;大概。
例故稱惡者,心之大端也。——《禮記·禮運(yùn)》
今略舉大端,以喻吏民。——《后漢書(shū)·隗囂傳》
英important part;
⒈ 主要的端緒。
引《禮記·禮運(yùn)》:“故欲惡者,心之大端也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端謂頭緒。”
毛澤東 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三五:“依目前條件來(lái)看,戰(zhàn)爭(zhēng)趨勢(shì)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。”
⒉ 謂事情的主要方面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隗囂傳》:“新都侯 王莽,慢侮天地、悖道逆理……今略舉大端,以喻吏民。”
唐 白居易 《三教論衡》:“略録大端,不可具載。”
梁?jiǎn)⒊?《中國(guó)積弱溯源記》第二節(jié):“以上六者,僅舉大端,自餘惡風(fēng),更僕難盡。”
⒊ 本原。
引唐 陳子昂 《諫政理書(shū)》:“元?dú)猓斓刂迹f(wàn)物之祖,王政之大端也。”
⒋ 大抵,大約。
引《西游記》第三五回:“那怪雖也能騰云駕霧,不過(guò)是些法術(shù),大端是凡胎未脫,到於寳貝里就化了。”
《中國(guó)歌謠資料·小曲》:“河那邊一只鳳,我怎么叫他不應(yīng)?大端是我親人少緣分。”
⒈ 大抵、大概。
引《西游記·第三七回》:「滿朝官不能知,你年幼亦無(wú)分曉,禁你入宮,關(guān)了花園,大端怕漏了消息。」